北京人对雪的执着,一场不够!

美食 作者:北京吃货 2022-02-12 16:31:10

今儿个,咱先来看一组老照片。







一下雪,

北京人就想起老北京的冬天!



北京又进入冬季了。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这是梁实秋笔下北京的冬天。

总让人觉得北京的冬天是残忍的, 

有狂风有沙尘。。。



但北京人记忆里的冬天,

是热乎的。

明媚的早晨;热闹的胡同;连绵的儿化音,

甚至那些大杂院的水龙头;煤球炉子;

塑料布盖着的大白菜堆。。。。。

这些简单平凡的回忆,可能是短暂的,已经消失了,

但是却是我们最怀念的!



北京的冬天总让我想起大杂院里的水龙头


如果聊起这个话题,那话儿可就多了去了,

这大杂院的水龙头,

就像是一个大杂院里不正文的“规矩”

早年,院里有个水龙头,供全院人饮水,

共用一块水表,各家每月轮换按人头算水费。

一到冬天,可费了事了,水龙头一冻,

就得用热水浇化开,这事小时没少干。



保温是一定的吧,简单的草绳缠,

讲究点儿的用木板罩上里面填上锯末,

这力气活儿就要数周末全院一起除冰了。

那时侯天儿也冷,平常洗衣服,

洗菜溅出的水都冻成了冰,特别的滑,很容易摔伤。



所以到了深冬,每天傍晚前,

必须去打开井盖,用专用的钩子把阀门关上,

这样才能保证不冻上,到了早上再打开,

整个水管被裹上厚厚的棉被或其他保温的东西。

就是这样,偶尔也会冻上,

院里的人就会拿一壶开水浇水龙头。



每家也会有一个大水缸,把当天的水全部储备好。

家里的水基本都是让半大小的孩子去打,

有时还帮助岁数大的邻居打,

几个小伙伴一起有说又笑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其实,每个大杂院的水池子边地上,

院里的家长理短儿就在这么会打水的时候扯开了,

洗菜,洗衣服,大家伙也就都能聚出来,

有大妈婶扯闲篇儿,甚而甩出些夹枪带棒、

钩儿套圈儿的闲言碎语,

但是您也放心,院里人出门不锁门也不会丢东西,

稍微瞅着脸生的进个院儿都盘问个够!



冬天的大杂院有最后一代生炉子的北京人


过去北京城的早晨,

就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

直到太阳老高了,

笼罩在胡同里的烟儿还没散去。



而每到冬天,一到这日子口儿,

您一准儿能在胡同里看见

用耐火土膛炉子的老爷们儿。

当然,既然是技术活,就有人手艺好,有人手艺潮。



我让他们说起这炉子的构造和生炉子的过程,

简直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

但是也充满乐趣和智慧。



“从打开最下面的炉门,用火柴点着废纸开始,

用燃烧的纸引燃劈柴,再引着放在炉膛最下面的碳,

噼噼啪啪的火就生了起来。

这时候窗外的烟囱里就会冒出烟雾,

随着风向院子上方飘去,

大概齐,有个十来分钟,等不冒烟了,

这时打开锨开火盖一看,正是一片火红!”



北京正经八百的供暖日期是11-15,

可自己生炉子总要早几天。

别以为有了生好的炉子就万事大吉了!

这每天晚上的封火,是无论如何马虎不得的。

乏煤一定要扔出去,新煤填的时候要错开眼儿,

火盖和大圈儿,二圈儿一定得盖严实,

关上炉子底下的炉门。

看似零碎的工作,却必须认真细致,

因为煤气这种东西,不给您重来一次的机会。



胡同里的人情味儿,在这个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串门儿的街坊邻居,

总会再帮您看看烟囱安的是否合适,

总要分享几条防止煤气的窍门儿。

“二婶,您家火上来了吗?

昨儿晚上火没封好,跟您这夹块煤。”

“来来来,火刚上来,正合适。”

这样的对话,总在当年的寒冬里温暖着我们的心。



等到大人们做完晚饭,

做完饭的煤炉子要换掉煤,

沟眼儿旁往往是个倒脏土的地方,

您可得趁早出去倒土,

因为保不齐哪个孩子又淘气的弄脏了,

踩一脚脏土可是够熬头的。



您细想,

没有比这生炉子还难的事情了吧~

其实并不是,还有一件事儿!


寒冬腊月,不管多冷,都要出院上公厕!


推门出屋,那可是要有勇气的,

这冬天的北京,要是到了“大三九天儿”就冷的邪性。

迎面而来的西北风,

打在脸上就像针尖儿一样扎地人生疼。




北风一吹,

房上的残雪飘进衣领灌进脖子,冷得您一激灵。

厕所四处漏风,

蹲在里边,屁股象被小刀剌似的。

老年人,蹲着不方便,自己还要拎着恭櫈来。

赶上下雪路滑,您哭都不行。



距离公厕近的还方便点,稍微远点可就不方便了。

比如有发小拉肚子,从家到厕所距离四五十米远,

刚排完回到家没过一会又不行了,

赶紧往外跑。跑了三次后干脆不跑了,

上完厕所就在厕所外边溜达,

别人一问起来

吱吱唔唔,自己都没明白说什么。

这还是白天,要是夜里可惨喽!



这大冬天的大杂院里,还像个“储存库”


大白菜必不可少,冬天白菜表面冻的全是冰,

虽说带着手套,但还是把手套印湿了,手冻的冰凉,

还要码放整齐,然后上面盖上挡头儿。



除了大白菜,还有冻柿子、冻梨、冻海棠。。

别看在寒冬腊月里,嘬了蜜一样,

吃到一个柿子里的“小舌头”,真是太幸福了。



冬天没新鲜菜,

这储存里可不能少了咸菜,

家家户户都有个大缸~



还有每家都用葡萄糖瓶儿做的西红柿“罐头”,

这些一般都藏在床底下,偶尔还能“嘭”的一声爆炸,

小时候,在冬天能吃上

一碗热腾腾的西红柿热汤面算是一种奢侈。

您别笑,因为这贵就贵在这冬天里的“西红柿”



那时北京的冬天的大杂院,

虽然早上开门儿,也能闻到一股子煤烟子味儿,

但天是蓝的~

虽然天儿比现在冷,但却最有味道,

在大杂院子里过日子,融洽的像一家。



闭上眼梦里有靠墙边儿的蜂窝煤,

还有后院的菜窖,院里积雪堆起的雪人儿,

有呼呼的风声,当当的剁馅儿声。。。。

还有环绕在耳边绵绵的儿化音。。。

这才是我熟悉的老北京的冬天。

我想,每个北京人也一定都熟悉!



这就像我们饿时吃的饭,冷时穿的衣,

餐时喝的酒,干渴燥热痛饮的酸梅汤。

这就是北京人曾经最有味道的生活。



来源:北京四九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876575007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